《直击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建设现场:还没开园就“爆仓”,建设强度拉到极限丨冲刺四季度·加油进度条》
沈宇杰 川观新闻记者 陈碧红/文 韦维/摄影
【项目名片】
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于2020年12月正式签约落户成都国际铁路港,协议投资金额40亿元,占地面积419亩,库容28.1万吨,项目定位西部地区国际冷链食品交易基地,是四川省重点项目和成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打造全球冷链产品一级市场。该中心将于下月中旬正式试运行,目前项目建设处于收官阶段。
10月14日,与亚洲最大集装箱中心站和西部最大铁路枢纽仅一墙之隔的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80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酣战。园区中部分已建成的物流区冷库内,早已铺满数百吨来自全球的冷链产品,仓库几近处于“爆仓”状态。而这距离整个交易中心正式试运行,还有一个多月时间。
作为四川省重大项目和成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玉湖冷链成都项目眼下正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从工程建设收尾、设备安装调试,再到园区招商、运行维护……眼下,这个建筑面积高达45万平方米的园区内,每个环节的工作进度和强度都被拉到了极限。
先期建成投用的冷库已接近爆仓状态,图为项目负责人正在介绍情况。
建成一批投用一批 最大程度提高运转效率
10月14日上午10点,当记者找到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总经理李江涛时,他正在接待当天来的第四拨客商。而他身后,还有更多新客商正在等待。
11月中旬,该中心将正式试运行。自从进入今年下半年,整个园区就进入了变奏加速的状态:6月30日交易中心物流区首仓启用,9月10日客服中心、结算中心启用,9月20日园区保税仓揭牌投用,10月11日园区物流首次起运……倒计时一天天临近,频率越来越快。
“园区仓储物流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全是高标准的冷链仓库,因为投入了制冷和保温技术,以及自动温控、实时监控和可溯源系统等等智能化设备,建设起来要比普通仓库复杂很多。”李江涛说。
冷库操作现场
玉湖冷链成都项目是整个西部地区技术和规模领先的国际冷链食品交易基地,总占地面积419亩,主要分物流区和交易区两大板块,自2021年正式动工建设以来,物流区部分仓库已率先投入使用,目前还有四栋冷库正在加快建设,将分别在本月和下月陆续建成投运。
在物流区A区双首层设计的冷库区内,数十个垛口前同时停满了正在装卸货物的集装箱卡车。记者随意走进其中一个标准仓,在这个面积为2700平方米、共有5层货架的冷仓库内,货架上早已铺满了猪肉、牛肉、水产品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冷链食材,使用率达到80%。
“今年7月以来,率先建好投用的四个仓库目前均已满仓,每天进出的货物量有500余吨,涉及百余家商户的货品。”李江涛介绍,边建边使用,就是为了最大程度提高园区运转效率,确保各项进度完成时间与园区正式试运行的节点同步。而园区待全面运行后,整个交易中心日均货物进出量将超过3000吨。
园区另一侧的交易区,同样处于最后冲刺阶段。目前这个10万平方米的交易区内,设置了6个交易分区,商户入驻率超过70%,首批600户商家正同时进行铺面装修。
项目还没投用就实现这么高的商户入驻率,是怎么做到的?原来,在项目动工修建期间园区就开始同步招商。在接下来的最后一个月内,园区将同时推进项目建设收尾和招商引进,以确保仓储和交易两大功能同步接轨,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商流一体运转。
在-18℃的冷库内,储存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肉类和水产品
踩准踩稳冲刺节奏 越收尾越讲求细节
近200人的运维团队、800人的施工队伍,在最后阶段将全力以赴完成共同任务:把园区建设的进度条从当前的95%拉满到100%。
虽是收尾阶段,压力却丝毫不减。李江涛掰着手指头数:工程收尾、安装调试、园区招商、运行维护、协调推进,每一项工作都是千头万绪,每一项任务都要同时推进。
作为整个园区的统筹协调负责人,李江涛感慨,当前最主要的就是处理各种琐碎细节,比如智能设备的调试等,既牵扯面广又极为分散,所有出现的问题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面对偌大一个园区和千头万绪的琐碎细节,怎么才能确保各项进度又快又好地推进?李江涛和他的团队抓住一个核心原则:做好组织协调是关键。
目前,交易中心在划分出物流、仓储、物业、客服、工程等几个主要部门基础上,又新增加财务、人力资源等行政部门,内部人员分工首先做到科学规划设置,各司其职协同推进。
还有一个重要环节:为了确保整个园区如期交付,园区与施工单位密切配合,确保工程交付节点和园区运营节点能够完全达到进度要求。
从2020年签约落地到2024年年底正式投运,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作为四川省重大项目正按预期加快推进建设。项目全面投运后,将成为面向整个西部地区的国际冷链食品交易基地,加速聚集国内外食材供应链领域领先企业,推动成都与全球市场的深度融合,有效推动进口商品“川用川进”、本地商品走出国门,助力四川做大做强进出口贸易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