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2622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7.8493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332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5351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3897
阿联酋迪拉姆兑人民币(AEDCNY) 1.9767
阿根廷比索兑人民币(ARSCNY) 0.0068
玻利维亚诺兑人民币(BOBCNY) 1.0541
巴西雷亚尔兑人民币(BRLCNY) 1.2615
加拿大元兑人民币(CADCNY) 5.0531
瑞士法郎兑人民币(CHFCNY) 8.2237
智利比索兑人民币(CLPCNY) 0.0077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2622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7.8493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332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5351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3897
捷克克朗兑人民币(CZKCNY) 0.3146
丹麦克朗兑人民币(DKKCNY) 1.0522
印尼盾兑人民币(IDRCNY) 0.0004
印度卢比兑人民币(INRCNY) 0.0849
日元兑人民币(JPYCNY) 0.0485
韩元兑人民币(KRWCNY) 0.0049
哈萨克斯坦坚戈兑人民币(KZTCNY) 0.0144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2622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7.8493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332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5351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3897
缅元兑人民币(MMKCNY) 0.0022
澳门帕塔卡兑人民币(MOPCNY) 0.9057
墨西哥比索兑人民币(MXNCNY) 0.3552
马来西亚林吉特兑人民币(MYRCNY) 1.6361
挪威克朗兑人民币(NOKCNY) 0.6888
新西兰元兑人民币(NZDCNY) 4.1169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2622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7.8493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332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5351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3897
巴拿马巴波亚兑人民币(PABCNY) 7.2569
秘鲁新索尔兑人民币(PENCNY) 1.9826
菲律宾比索兑人民币(PHPCNY) 0.1268
瑞典克朗兑人民币(SEKCNY) 0.7233
新加坡元兑人民币(SGDCNY) 5.4054
泰铢兑人民币(THBCNY) 0.2139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2622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7.8493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332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5351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3897
土耳其里拉兑人民币(TRYCNY) 0.1911
新台币兑人民币(TWDCNY) 0.2187
乌拉圭比索兑人民币(UYUCNY) 0.1733
越南盾兑人民币(VNDCNY) 0.0003
南非兰特兑人民币(ZARCNY) 0.3956
南非苹果和梨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 核果有望获海关准入
南非苹果和梨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 核果有望获海关准入
从10年前的2015年1月首柜南非苹果抵达中国,到现在南非已经成为中国进口苹果的第二大来源国。3月5日,南非仁果园艺公司(Hortgro pome)举办线上研讨会,贸易与市场总经理Jacques du Preez重点介绍了南非行业的生产、出口情况,与中国进口商探讨了南非苹果和梨在中国市场的现状和前景。同时Jacques还透露称, 南非核果有望在今年获得海关准入,在冬、春季节供应中国市场。南非苹果、梨及核果行业概况 Jacques介绍说,与中国庞大的苹果产量相比,南非生产规模非常小,但南非是南半球最大的苹果生产国。每年南非的苹果、梨和核果产量高达215.8万吨,并且以出口市场为导向。南非苹果和梨种植面积约3.8万公顷,核果约1.6万公顷。凭借多年以来对欧洲市场的出口经验,南非行业供应链十分成熟且种植高度集中,种植面积的88%都集中在西开普敦省。南非拥有世界一流的气调贮藏库,可以全年12个月不间断供应苹果。出口高峰期则集中在1-5月,正好填补中国国产苹果空窗期。近5年,南非苹果种植面积相对稳定,主要对老果园进行品种迭代。新品种旨在出口到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外观和包装都有很大提升。其中富士苹果面积增加了20%,红晕苹果比如皇家嘎啦(Royal Gala)增加29%、JOYA®增加258%、闪光嘎啦(Flash Gala)接近1200公顷,粉红晕苹果如粉红佳人(Pink Lady®)增加53%,而青苹果的面积则大幅减少。|红苹果、红晕苹果、青苹果和粉红佳人;彩啤梨 2024年南非共计向中国出口3075吨梨,其中 53%都是彩啤梨(Forelle) ,其次是Celina(23%)和Cheeky(21%)。南非梨也实现了全年出口,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3月。据Jacques透露,中国海关总署的代表团已经在去年完成对南非核果果园和包装厂的检查, 为2025/26产季南非向中国出口杏、油桃、桃子、李子和新鲜西梅(欧洲/日本品种)铺平了道路,下一步是争取向中国出口车厘子。南非桃子和油桃(主要是黄肉油桃)年产量约18.2万吨,李子产量约9.3万吨,出口时间从10月持续到次年3、4月,恰逢中国冬、春两季,反季节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中国进口苹果和梨概况 国际果蔬报道执行总编庄晓青女士提到,中国进口苹果总量从2020年的75747.8吨波动增长到2024年的97515.5吨。头号供应国依旧是新西兰,2024年进口量6.6万吨创下历史新高。南非以1.5万吨排名第二 ,随后是智利9040.3吨。可以看出,我国进口苹果的主要供应国都是南半球国家。中国每年进口梨总量在1万吨左右,2023年最多曾达到了1.4万吨。从进口国家来看,比利时进入中国市场较早,一直占据进口市场首位。而南非梨出口中国仅3年时间,2024年的进口量已经达到3075吨,仅次于比利时(3203.8吨)。南非苹果和梨的价格在同类产品中都更加亲民,十分具有竞争力。近几年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也十分强劲,表现亮眼。南非苹果和梨在中国市场 上海焺果贸易有限公司近几年一直从事南非苹果和梨的进口与销售,公司国际采购总监刘翔从市场角度,分析了南非苹果和梨在中国市场的现状和前景。刘翔介绍说,南非富士苹果带有酸味,风味比国产富士更丰富,口感脆甜多汁,很受中国消费者喜欢; 闪光嘎啦甜度高、外观鲜亮,市场宣传也比较成功,是近年来逐渐进入市场的新兴品种; Royal Beaut产季较早,果肉细腻、味道甜美,正好可以与国产苹果形成时间差。近几年南非苹果的价格在稳步上涨,但是对复购消费者影响不大。南非苹果除了可以反季节供应,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口感、风味与国产苹果区别较大,可以通过差异化路线吸引消费者。目前南非苹果的品牌形象还在逐步建立中,尚需时间来提升品牌认知度。南非梨与亚洲梨的口感差异较大,对喜欢不同食用体验的消费者吸引力较大。刘翔特别强调了彩啤梨,他认为南非主要的梨品种中彩啤梨的潜力巨大。彩啤梨外观鲜艳,酸甜平衡,货架期长,复购率也比较高,十分适合高端市场。最后,刘翔分别分析了南非苹果和梨在商超零售、电商平台和高端超市的不同表现,建议未来从品牌推广、销售渠道、供应链管理和市场教育4个方面共同发力,促进南非苹果和梨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海关总署进一步畅通非洲农食产品输华渠道
海关总署进一步畅通非洲农食产品输华渠道
新华社长沙6月29日电(记者邹多为、张玉洁)发布《中国—非洲国家卫生与植物卫生(SPS)合作论坛联合声明》、启动中国—非洲国家SPS合作信息网站、提出建立中国—非洲国家SPS联络机制……29日,一系列畅通非洲农食产品输华政策举措全新上线。 当天,由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非洲国家卫生与植物卫生(SPS)合作论坛在长沙召开。作为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高端活动之一,论坛以“畅通农食产品输华贸易,推进中非SPS互联互通”为主题,共吸引180余位中外嘉宾出席。 在2021年11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宣布为非洲农产品输华建立“绿色通道”。为此,中国海关总署积极落实,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准入便利举措,支持更多非洲优质特色农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论坛期间,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分别与马达加斯加和津巴布韦代表签署了农食产品准入协议。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日益密切,据统计,中非农食产品进出口额从2012年的333.2亿元增至2022年的586亿元、年均增长5.8%。今年前5个月进出口额266.3亿元、增长20.4%。非洲的水产品、蜂蜜、芝麻、花生、烟草、羊毛、棉花、大豆、咖啡、水果等优质特色产品已实现稳定对华出口。 王令浚表示,中国海关将进一步与非洲国家相关部门深化检验检疫合作,优化非洲农食产品输华准入评估程序,加快准入进程,扩大输华农食产品种类,合力推动中非贸易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非互利共赢,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此外,与会代表还在论坛上提出加强各国检验检疫标准与规则对接,并对中国及非洲国家在携手推动跨境贸易安全和便利化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肯定,对非洲国家优质农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国别介绍
乌干达
乌干达
多哥
多哥
纳米比亚
纳米比亚
南非
南非
埃及
埃及
安哥拉
安哥拉
摩洛哥
摩洛哥
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
中非农业合作
南非苹果和梨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 核果有望获海关准入
南非苹果和梨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 核果有望获海关准入
从10年前的2015年1月首柜南非苹果抵达中国,到现在南非已经成为中国进口苹果的第二大来源国。3月5日,南非仁果园艺公司(Hortgro pome)举办线上研讨会,贸易与市场总经理Jacques du Preez重点介绍了南非行业的生产、出口情况,与中国进口商探讨了南非苹果和梨在中国市场的现状和前景。同时Jacques还透露称, 南非核果有望在今年获得海关准入,在冬、春季节供应中国市场。南非苹果、梨及核果行业概况 Jacques介绍说,与中国庞大的苹果产量相比,南非生产规模非常小,但南非是南半球最大的苹果生产国。每年南非的苹果、梨和核果产量高达215.8万吨,并且以出口市场为导向。南非苹果和梨种植面积约3.8万公顷,核果约1.6万公顷。凭借多年以来对欧洲市场的出口经验,南非行业供应链十分成熟且种植高度集中,种植面积的88%都集中在西开普敦省。南非拥有世界一流的气调贮藏库,可以全年12个月不间断供应苹果。出口高峰期则集中在1-5月,正好填补中国国产苹果空窗期。近5年,南非苹果种植面积相对稳定,主要对老果园进行品种迭代。新品种旨在出口到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外观和包装都有很大提升。其中富士苹果面积增加了20%,红晕苹果比如皇家嘎啦(Royal Gala)增加29%、JOYA®增加258%、闪光嘎啦(Flash Gala)接近1200公顷,粉红晕苹果如粉红佳人(Pink Lady®)增加53%,而青苹果的面积则大幅减少。|红苹果、红晕苹果、青苹果和粉红佳人;彩啤梨 2024年南非共计向中国出口3075吨梨,其中 53%都是彩啤梨(Forelle) ,其次是Celina(23%)和Cheeky(21%)。南非梨也实现了全年出口,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3月。据Jacques透露,中国海关总署的代表团已经在去年完成对南非核果果园和包装厂的检查, 为2025/26产季南非向中国出口杏、油桃、桃子、李子和新鲜西梅(欧洲/日本品种)铺平了道路,下一步是争取向中国出口车厘子。南非桃子和油桃(主要是黄肉油桃)年产量约18.2万吨,李子产量约9.3万吨,出口时间从10月持续到次年3、4月,恰逢中国冬、春两季,反季节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中国进口苹果和梨概况 国际果蔬报道执行总编庄晓青女士提到,中国进口苹果总量从2020年的75747.8吨波动增长到2024年的97515.5吨。头号供应国依旧是新西兰,2024年进口量6.6万吨创下历史新高。南非以1.5万吨排名第二 ,随后是智利9040.3吨。可以看出,我国进口苹果的主要供应国都是南半球国家。中国每年进口梨总量在1万吨左右,2023年最多曾达到了1.4万吨。从进口国家来看,比利时进入中国市场较早,一直占据进口市场首位。而南非梨出口中国仅3年时间,2024年的进口量已经达到3075吨,仅次于比利时(3203.8吨)。南非苹果和梨的价格在同类产品中都更加亲民,十分具有竞争力。近几年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也十分强劲,表现亮眼。南非苹果和梨在中国市场 上海焺果贸易有限公司近几年一直从事南非苹果和梨的进口与销售,公司国际采购总监刘翔从市场角度,分析了南非苹果和梨在中国市场的现状和前景。刘翔介绍说,南非富士苹果带有酸味,风味比国产富士更丰富,口感脆甜多汁,很受中国消费者喜欢; 闪光嘎啦甜度高、外观鲜亮,市场宣传也比较成功,是近年来逐渐进入市场的新兴品种; Royal Beaut产季较早,果肉细腻、味道甜美,正好可以与国产苹果形成时间差。近几年南非苹果的价格在稳步上涨,但是对复购消费者影响不大。南非苹果除了可以反季节供应,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口感、风味与国产苹果区别较大,可以通过差异化路线吸引消费者。目前南非苹果的品牌形象还在逐步建立中,尚需时间来提升品牌认知度。南非梨与亚洲梨的口感差异较大,对喜欢不同食用体验的消费者吸引力较大。刘翔特别强调了彩啤梨,他认为南非主要的梨品种中彩啤梨的潜力巨大。彩啤梨外观鲜艳,酸甜平衡,货架期长,复购率也比较高,十分适合高端市场。最后,刘翔分别分析了南非苹果和梨在商超零售、电商平台和高端超市的不同表现,建议未来从品牌推广、销售渠道、供应链管理和市场教育4个方面共同发力,促进南非苹果和梨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中非持续拓展农业合作空间
中非持续拓展农业合作空间
“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一直以来,中国着眼于全球共同发展,让每一片土地都孕育希望。在农业领域,中国积极与非洲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和技术、推动农业产业链建设和农产品贸易发展、探索农业创新现代化模式,让非洲民众吃饱饭、能致富,为推动非洲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 “为非洲农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下,2020年全球约1/10人口面临食物不足。其中,非洲面临粮食短缺的人口为2.82亿。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同时为保障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帮助西非国家建立水稻种植业体系”项目推介会不久前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西北郊一个农场举行,中国水稻专家向数十名当地农业官员、专家和农户讲解水稻品种、预计产量和种植技术。据介绍,当地今年设立了4个中国杂交水稻示范点,其中两个示范点已经完成了收割,产量比当地主推品种产量增加了30%到55%。 “当地农民讲,中国稻种的产量高。同样的地可以收更多稻米,很多人家终于能吃饱饭了。”尼日利亚国家农业种子委员会主任奥卢塞贡·奥乔表示,中国水稻种植和育种技术助力尼日利亚提升稻米产量,两国在农业领域有很大合作空间。 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在非洲国家推广杂交水稻、复合育种等种植技术,培养当地农技人才。在布隆迪,中国援布农业专家组用数年时间将当地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实现跨越式增长;在马达加斯加,中国专家研发出适合当地需求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水稻品种,帮助农民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在几内亚比绍,中国农技组帮助当地农民引进和选育30多个水稻品种,编制《水稻种植技术要点》等中葡双语系列教材,对2.2万余人次开展技术培训,造就了一大批当地人才……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秘书长拉哈里诺梅纳表示:“中国是全球杂交水稻研究的领航者,为非洲农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将为非洲农产品输华建立‘绿色通道’,加快推动检疫准入程序,进一步扩大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输华零关税待遇的产品范围,力争未来3年从非洲进口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去年11月,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中国提出促进中非农产品贸易往来的便利化举措。半年多来,随着各项举措逐步落地实施,中非农产品贸易实现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非洲农产品出口的第二大目的国。 今年2月,第五届进博会东南非线上推介会举办,吸引约70家非洲企业参与,各国代表交流分享参与往届进博会的收获与期待。他们纷纷表示,非洲国家在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领域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希望通过进博会进一步促进非中农产品贸易发展。据介绍,第四届进博会有31个非洲国家参展,展览面积2500平方米,南非的芦荟胶和红酒、赞比亚的蜂蜜、尼日利亚的香料、安哥拉的啤酒等产品广受中国消费者喜爱,不少非洲参展企业与中国采购商成功对接。 “进博会为出口商和买家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助力埃塞俄比亚咖啡对华出口”“期待通过进博会,让更多加纳可可及其衍生品进入中国市场”“南非红酒广受中国消费者欢迎,进博会为非洲农产品提供了一个富有活力的市场”……非洲参展商纷纷表示,进博会为非洲国家农业发展提供机遇,越来越多非洲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广大非洲国家在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往来中获得了发展机遇。 今年4月,为期15天的“第四届双品网购节暨非洲好物网购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成功举办。湖南、浙江、海南等多地通过中非主播直播带货、非洲原产地直播连线等多种形式,让来自20多个非洲国家的200多款特色产品同中国消费者见面,咖啡、红茶、坚果、辣椒等非洲特色农产品热销。据统计,在本届网购节上,肯尼亚的红茶、埃塞俄比亚的咖啡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09%和143.1%。非洲电商网购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激发中非农产品贸易的合作潜力。 不久前,首批210株陕西苹果种苗经渭南海关出口至厄立特里亚。为助力这批苗木顺利出口,海关提前向企业解读检验检疫要求,开通种苗出口查验绿色通道,为符合要求的产品快速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和电子底账。中国持续优化农产品进出口流程,为中非农产品贸易提供便利。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中国在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同时,将农业技术成果与非洲民众分享,助力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 “有了中国专家带来的大型喷灌机,我们的蔬菜产量从每公顷3000公斤提升到3500公斤,明年预计能达到每公顷4000公斤。”津巴布韦菜农弗朗西斯·穆塔萨兴奋地说。津巴布韦干旱频发、灌溉方式落后,穆塔萨的菜园常处于缺水状态,产量一直上不去。2012年4月,中国援津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正式启用。“中国专家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机设备,还为我们开设培训课程,手把手教我们使用这些设备。”穆塔萨说。指针式喷灌机、卷盘式喷灌机等先进灌溉设备的引进,解决了当地农业灌溉缺水的难题,农作物产量和收入也得以提升。 在乌干达卡隆古区卢卡亚镇,经过8年建设,由中企开发的中亿农业园目前种植了约1200公顷水稻。两年前,中国的植保无人机在乌推广,参与农药喷洒作业。据介绍,无人机能将药液喷洒成微米级雾化颗粒,既节省至少30%农药用量,也便于农作物快速吸收,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目前,这种技术的服务对象已涵盖政府农场、商业农场及农业个体户等多个群体。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安东尼奥·奎里多对中亿农业园机械化生产模式赞赏不已:“这是向中国学习农业发展的良机。” 近年来,中国在多个非洲国家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训工作,推动当地农业实现机械化、现代化发展。在布基纳法索,中国农技援助项目组为布全国14个省的水稻、水利、农机领域技术员及农户开展农技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增产增收;在埃及西奈半岛,中国节水梯田模式助力山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肯尼亚国际问题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表示,中国利用现代农业快速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这对包括肯尼亚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有益启示。 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玛丽亚·海伦娜·塞梅多表示,中国农业创造了很多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的良好范例和实践,提供粮食安全、营养和生计的同时,维持了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记者杨一)
“中非科技小院”助力非洲农业发展
“中非科技小院”助力非洲农业发展
在实验室检测土壤肥力,到田间地头察看作物长势,与农户交流选种育苗经验,和农业专家探讨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回顾在“中非科技小院”的实践经历,中国农业大学赞比亚籍留学生戴维·穆腾丹戈坦言收获颇丰:“中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我希望学习掌握相关技术,为家乡农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中非科技小院”项目设立于2019年,以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为基地,旨在通过农业实践与技术交流,帮助非洲国家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戴维是“中非科技小院”首批学生之一。谈及来中国学习的初衷,他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以玉米种植为例,赞比亚玉米产量长期保持在每公顷1至3吨,而2020年中国玉米每公顷平均产量超过了6吨。“我想了解中国是如何运用农业科技提升粮食产量的。” “中非科技小院”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模式,外国留学生入学前先要进行实践锻炼,发现问题;入学后进行理论课程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方法;然后再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用所学理论指导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在中国3年多的学习实践,戴维找到了玉米增产的答案:比如,耕作过程中,赞比亚农民很少及时采取措施补充土壤养分,而中国农民大都掌握了科学施肥的方法。同时,优选高产品种、完善农田灌溉设施等也有力促进了农作物增产。 截至目前,“中非科技小院”先后为12个非洲国家培养了60多名农学类学生。联合国粮农组织高度肯定“中非科技小院”实践育人模式,将其纳入202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减贫案例”。2022年,“中非科技小院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在马拉维揭牌成立,“中非科技小院”学生和当地农民一起开展技术创新和试验示范,提升农民生产技能,促进农作物增收。马拉维籍留学生萨姆森·莫弗洛表示:“许多非洲国家面临粮食安全、贫困等挑战。‘中非科技小院’不仅帮助我们掌握先进农业技术,还促进非洲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雯表示:“‘中非科技小院’聚焦中非农业科技交流与人才培养,让中国先进农业科技惠及更多非洲农民。”
海关总署进一步畅通非洲农食产品输华渠道
海关总署进一步畅通非洲农食产品输华渠道
新华社长沙6月29日电(记者邹多为、张玉洁)发布《中国—非洲国家卫生与植物卫生(SPS)合作论坛联合声明》、启动中国—非洲国家SPS合作信息网站、提出建立中国—非洲国家SPS联络机制……29日,一系列畅通非洲农食产品输华政策举措全新上线。 当天,由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非洲国家卫生与植物卫生(SPS)合作论坛在长沙召开。作为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高端活动之一,论坛以“畅通农食产品输华贸易,推进中非SPS互联互通”为主题,共吸引180余位中外嘉宾出席。 在2021年11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宣布为非洲农产品输华建立“绿色通道”。为此,中国海关总署积极落实,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准入便利举措,支持更多非洲优质特色农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论坛期间,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分别与马达加斯加和津巴布韦代表签署了农食产品准入协议。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日益密切,据统计,中非农食产品进出口额从2012年的333.2亿元增至2022年的586亿元、年均增长5.8%。今年前5个月进出口额266.3亿元、增长20.4%。非洲的水产品、蜂蜜、芝麻、花生、烟草、羊毛、棉花、大豆、咖啡、水果等优质特色产品已实现稳定对华出口。 王令浚表示,中国海关将进一步与非洲国家相关部门深化检验检疫合作,优化非洲农食产品输华准入评估程序,加快准入进程,扩大输华农食产品种类,合力推动中非贸易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非互利共赢,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此外,与会代表还在论坛上提出加强各国检验检疫标准与规则对接,并对中国及非洲国家在携手推动跨境贸易安全和便利化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肯定,对非洲国家优质农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机构介绍
CEPI-RDC 刚果(金)投资经济促进中心
CEPI-RDC 刚果(金)投资经济促进中心
CEPI刚果(金)投资经济促进中心(投资促进局)从属于刚果(金)外交部
CCI–RDC 刚果(金)国际总商会
CCI–RDC 刚果(金)国际总商会
CCI刚果(金)国际总商会,在刚果(金)对外贸易部支持下成立,是一个非盈利性公共事业机构
CWAEL 西非经济联络委员会
CWAEL 西非经济联络委员会
西非经济联络委员会(Committee of West African Economy Liaison,CWAEL)亚洲区设于亚洲金融中心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