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复无常的新关税政策仍然令美国海鲜进口商感到不安。
美国海产业头部进口商Southstream Seafoods的总裁 Mark Soderstrom 近日向媒体透露,特朗普政府对华和其他国家进行的关税战正对海产业行业造成“破坏性冲击”。
他表示,当前的国际贸易局势“每小时都可能生变”,导致 企业无法制定长期计划,美国消费者获取平价优质海产品的渠道也将被进一步压缩。
据悉, Southstream Seafoods有 从阿拉斯加及马萨诸塞州采购少量原料,但其销售的 海产品90%仍然依赖进口。
Mark Soderstrom 指出,尽管4月初启动的“90天关税缓冲期”将大多数国家的税率调至10%,但美国政府宣称与中国、印度等海产大国协商的“重大协议”至今没有定论。
他表示:“我们只能基于当下已知政策来决策,但这一切可能在一小时后全盘改变。特朗普提到的美国公司可以通过在美国生产产品来避免关税,但由于不确定过大, 我不会在两周内考虑投资数百万美元在财务不可行的设施上。” 数据显示,美国过去30年海产品进口量持续攀升,约80%消费量依赖进口。
Mark Soderstrom 对此表示:“我认同全球化,这本质上是多方共赢的。”但现实情况是,当前针对中国海产品的惩罚性关税已飙升至145%-170%不等。在业内,这一关税税率基本等同于“禁运”。
以 鳕鱼加工链 为例:美国捕捞船在太平洋或欧盟船队在北大西洋捕获的原料,通常会运至中国加工后返销美国,此类产品现面临 成本激增 难题。
Mark Soderstrom透露,美国市场的 鳕鱼批发价已从 每磅4.5美元(3.97欧元)暴涨至13美元(11.46欧元),远超普通消费者在餐饮及零售端的承受能力。
对于罗非鱼产业来说,市场研究机构Expana4月18日报告显示,针对 中国产地罗非鱼产品 的145%关税已引发市场割裂—— 部分美国企业选择了 囤积库存,另一些则考虑 退出市场或寻找替代产地。
从价格走势上看,尽管主要企业库存暂时充足,但市场已形成看涨倾向。
报告还特别指出:“二次冻鳕鱼、黑线鳕、狭鳕及比目鱼等中国加工的底层鱼类也面临着巨大压力—— 随着库存的大幅缩减,导致 平价替代品采购变得更加困难,采购商对无须鳕、巴沙鱼等替代品种及替代加工国(如泰国、印尼等)的关注度正在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本月发布的与中国加工海产品有关的关税政策提到,“原产地价值占比超20%的产品可不受对等关税的约束”,但强调“仍将对非美部分征收增值税”。这使阿拉斯加鳕鱼、野生三文鱼等此前获301条款关税豁免的品种能否维持优惠待遇存疑。
近一周以来,特朗普在对华关税上不断释放混乱信号,如表示与中国正在谈判/磋商相关协议(但被中方否认)。据最新消息,当地时间25日,特朗普对在专机上对记者表示: “除非中国做出实质性让步,否则不会取消对华关税的加征。” 中国驻美国使馆发言人25日晚强调,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达成协议。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纠正错误,停止威胁讹诈,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