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鱿鱼卸载量激增 马德普拉塔港成最大受益者
阿根廷马德普拉塔港鱿鱼(Illex Argentinus)卸载量因渔场临近激增 北巴塔哥尼亚-布宜诺斯艾利斯种群的阿根廷鱿鱼显著提升了该港口本地卸载量,带动码头装卸工人的作业活跃度。渔场重构与港口物流优化 本季阿根廷鱿鱼捕捞活动显示,布宜诺斯艾利斯-北巴塔哥尼亚种群的分布发生空间重构,目前主要聚集在距马德普拉塔港仅12小时航程的海域。这一地理优势使该港近日卸载量大幅提升,重塑其作为鱿钓船队物流枢纽的地位。例如,近期抵达的"鲁青远渔287"和"海得利701"(今日8时进港)已完成第四航次卸载,并筹备第五航次作业,创下本季单船捕捞量新高。渔场分布与作业效率 主要渔场沿120-150米等深线分布,形成南纬38°至43°间的广阔作业带。最密集区位于北段南纬40°15'、西经57°50'附近海域。该区域35艘钓船日均稳定捕获20-28吨,资源分配均衡。港口经济复苏与就业拉动 渔场与港口的近距离优势已显现:首批返港船只频次增加,带动码头装卸用工需求,巩固了马德普拉塔作为本阶段最大受益港的地位。这一变化逆转了渔季初期因资源南移导致的港口作业萎缩局面——截至3月20日,德塞阿多港与马德林港承接了主要卸载量,当时船队作业核心位于南纬44°以南海域。数据对比与产量 截至4月3日,本季累计卸载量达97,997.50吨。具体分布: 马德林港:43,685.70吨(占比44.6%) 德塞阿多港:34,288.90吨(占比35.0%) 马德普拉塔港:19,165.50吨(持续增长中)虽较2024年同期(101,160吨)下降2.97%,但预计2025年总产量将与前两年持平(2023年153,284吨,2024年154,565吨)。种群分布新特点 本季最大特点是种群空间分布更趋均衡。从德塞阿多港外海至马德普拉塔200海里水域形成连续渔场,使阿根廷主要海港实现作业平衡。这种分布既提升船队物流效率,又保障各港口卸货、加工及整备环节的就业稳定。未来展望 渔季后续发展将取决于资源稳定性和马德普拉塔近海渔场持续性。当前指标显示本季前景向好,大西洋沿岸各港口普遍受益,其中曾被边缘化的北方港口马德普拉塔正重拾该鱼种卸载量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