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荷兰合作银行( RaboResearch )通过情景推演模拟了双方贸易反制措施对全球供应链及经济的影响。该研究提出的三种潜在情景显示,因国际阵营重组,全球关键农产品可能从供应过剩演变为严重短缺。
荷兰合作银行澳新地区总经理斯蒂芬·沃格尔表示:
" 我们试图探究极端贸易限制措施对全球食品及农业综合产业的多重影响。中美关税战引发的巨大不确定性,可能迫使其他国家通过战略结盟来稳定全球供应链。" 他指出,大国阵营分化将对全球食品农产品供应链构成重大威胁。
" 若贸易紧张迫使欧洲为获得保护加入美国阵营,即便这意味着对华自由贸易受限会怎样?南美洲又将如何站队?"
情景一:美国及大洋洲乳制品、肉类出口面临高昂改道成本 研究假设的第一种情形中,南美和欧洲保持中立继续与各国贸易。美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新西兰等主要出口国及日本、埃及、墨西哥、印度等进口国结盟,中国则获得前苏联国家(除乌克兰外)支持。
沃格尔分析称:" 美国阵营可能出现油籽和动物蛋白的轻微过剩,但大洋洲奶粉、美国乳糖及乳清出口的改道将推高成本。作为全球最大羊肉和羊毛出口地,澳新两国相关出口将受重创。中国阵营则将面临油籽紧缺,导致植物油和畜牧蛋白饲料成本上涨。"
情景二:美国阵营过剩与中国阵营短缺并存
第二种情形下,南美和欧洲被迫选边站队加入美国阵营,限制对华贸易。荷兰合作银行全球乳业策略师玛丽·莱德曼指出:" 美国阵营将出现 1.2 亿吨油籽和 4000 万吨谷物贸易过剩,冲击种植利润。中国阵营则面临饲料严重短缺,威胁粮食安全。全球 80% 以上的乳品贸易将受干扰。"
报告显示,牛羊肉行业将承受最严峻的利润压力。美国阵营 12% 的猪肉出口将滞销,中国动物蛋白进口缺口达 600 万吨,牛肉进口量缩减超 90% (占消费量的 32% )。
情景三:农产品供需重构与农业投入品危机
最终极情形假设中美发出最后通牒迫使中立国选边:南美靠拢中国,欧洲支持美国。
莱德曼表示:" 虽然农产品供需尚可调控,但农业投入品将陷入困境。美国阵营出现油籽小幅过剩,中国阵营则面临乳糖、乳清及乳清蛋白严重短缺。" 该情景下,中国畜牧业可通过南美充足的油籽和玉米保障饲料供应,动物蛋白贸易重归平衡。而美国阵营虽能找到买家,但产品改道及部位肉需求差异将挤压生产商利润。
更广泛的连锁反应
研究指出,除主要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外,以下领域也将受波及:
汇率波动:影响贸易竞争力与进口商品购买力
能源贸易:需重构煤炭(特别是澳、印尼、俄对亚洲)及欧美油气进口流向
机械设备与包装材料:短缺制约农业食品产业
劳动力:移民限制影响农场及加工行业用工
原材料:农资生产所需化学制剂等受限
沃格尔强调:
" 美国政策超越贸易逆差修正,更着眼于巩固全球领导地位。关税不仅是经济工具,更是奖惩盟友、遏制对手的战略手段。在中国谋求提升全球影响力的当下,美国正通过重构贸易关系强化霸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