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小龙虾产业分会发布了《2025年中国小龙虾产业调查分析报告》。报告详细梳理了2024年我国小龙虾产业的各项运行数据及发展特点,并针对2025年的发展提出多项策略建议。整体来看,2024年我国小龙虾产业保持稳定态势,但不同环节表现分化明显:养殖业收益继续下滑,加工业实现反弹增长,电商和出口表现亮眼,而餐饮端略有降温。
一、小龙虾养殖业:
面积稳定,收益持续下滑 2024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基本稳定,抽样数据显示,全国109户养殖样本中总面积从2023年的105184.6亩增长至108942.6亩,增长约3%。但由于价格低迷及成本上涨,养殖收益明显缩水。亩均纯收入从1640元下降至1568元,降幅为4.4%。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主产区的“稻田二季虾”(俗称高温虾)养殖面积大幅减少,导致年中以后市场出现结构性供给紧缺。与此同时,广西、四川、海南等地依托气候优势,错峰养殖效益突出,成为非主产区的重要增长极。
二、小龙虾加工业:
加工量和利润双升,产品结构待优化 加工环节呈现出强劲复苏态势。对41家规模以上企业的调查显示,2024年收购量达260775.65吨,同比增长11.9%;加工量105897.35吨,同比增长14.8%;销售额45.7亿元,同比增长11.96%。企业亏损数量从2023年的13家降为0家,产业整体回暖明显。
调味虾产品增长尤为突出,同比上涨33.3%,显示出消费市场对风味化、便捷化产品需求强劲。然而,尽管回暖明显,企业产能利用率仍仅为76.3%,显示加工产能过剩隐忧初现。
三、小龙虾餐饮业:
门店数持平,创新口味和融合业态成新趋势 2024年全国小龙虾餐饮门店稳定在7.3万家,专营店的开关店率几乎持平。上海以超过2000家门店位列全国第一,人均消费居高不下。
消费者对小龙虾的口味要求趋于多样化,“麻辣”仍是主流,但酒醉、芝士、咖喱、冬阴功等新式口味逐渐受到年轻人青睐。融合类经营模式(如小龙虾+烧烤、小龙虾+火锅)成为门店破季节性困境的重要策略。
四、电商与出口:
电商渠道稳增,出口市场全面回升 2024年,小龙虾产品线上销售占比从8.03%提升至9.33%。与此同时,出口量大幅增长至1.17万吨,同比增长44.06%;出口额达11604.8万美元,同比增长13.03%。主要增长来源于“一带一路”国家,其中阿联酋出口同比暴增1352%,东南亚市场表现亦非常强劲。
值得一提的是,小龙虾进口量锐减至仅8公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国继续巩固其小龙虾出口国地位。
五、2025年展望与建议:
科技赋能、多元布局、智能发展 报告指出,小龙虾产业将在2025年迎来关键性转型阶段,需重点发力以下方向: 养殖端:提升单产、智能化投喂、水体监测系统、AI管理系统等全面推进,尤其是苗种体系建设与分区域错峰供应体系将成为重点; 加工端:推动精深加工发展,如甲壳素、虾青素、医用壳聚糖、功能性食品、清真食品等;推进AI质检、线上销售平台和全球供应链建设; 餐饮端:鼓励新品类、小龙虾零售化发展,如小龙虾薯片、方便面、调味包等预包装产品,并通过小龙虾+多场景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出口端:深耕“一带一路”市场,开发适应性强的出口产品(如清真认证系列),构建多元化海外销售网络。
2024年,小龙虾产业经历了调整、复苏与布局的交织阶段。2025年,产业将朝着智能化、高端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错峰养殖与高值加工或将成为下一个增长风口。在内需复苏与外贸扩展的双轮驱动下,小龙虾产业依然有望在未来数年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