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牛肉出口:新汇率提升出口竞争力 但成本压力与供需变化影响利润空间
上周汇率调整提升了出口收入,但若传导至活牛价格,其效果可能被稀释。阉牛短缺与国内成本压力为出口利润的实际影响增添了不确定性。2024 年阿根廷牛肉出口创下纪录,但业内普遍预计今年出口量将下滑,因国内活牛供应预计显著减少。今年前几个月屠宰量下降,但降幅低于预期(同比减少 4% )。导致出口骤降 25% (远超预估)的主因并非活牛供应不足,而是美元计价的国内成本(电力、燃气、工资、物流及原材料,尤其是价格暴涨的肉牛)导致竞争力下降。当前形势正因政府措施而转变:出口收入得以修复,同时国际市场持续向好。对阿根廷企业而言,出口产品价格上涨并维持高位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应对成本上升和行业税负(除输华母牛肉外,其余出口仍征收 6.75% 关税,此类出口约占总量 40% )。本周美元汇率使出口竞争力提升 5%。按新汇率计算,公牛胴体价格从上周的 4.85 美元 / 公斤降至 4.60 美元 / 公斤(本地报价 5000-5100 比索 / 公斤)。后续走势需观察复活节假期后市场恢复正常时的供需情况。多数观点认为汇率红利将主要传导至阉牛价格,母牛价格受影响较小。若如此,出口商获益将被抵消;若汇率区间调整波及其他工业成本,甚至可能反受其损。阉牛方面,汇率红利极可能推高价格——该品类正日益稀缺( 20 年前全国存栏量超 600 万头,如今仅剩 220 万头)。母牛则因季节性供应高峰(未孕母牛淘汰季)可能限制涨幅,但最终取决于中国需求及本地屠宰商决策。从肉价动态看,母牛价格应有提升空间。美国:正经历存栏量收缩及牛肉减产,关税未对价格造成负面影响。官方数据显示其进口吨均价仍超 8000 美元,供需缺口使进口价格较 2024 年高出 40%。欧盟:为 30,000 吨纯草饲牛肉(希尔顿配额项下)支付高价,优质部位吨价达 18,000 美元。中国:农历新年后价格逐步回升。年初传言称其库存高企,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市场实际需求持续增长(国内消费提升及中美贸易战影响)。出口商 Fausto Brighenti 表示: " 自 12 月以来,中国对我们主要出口产品(母牛 6 切)的采购价已上涨 25%。" 牛腱子混装及牛前件套出口价突破 5000 美元,仅最近数周便上涨至少 105 美元。Brighenti 认为: " 这让我们能以更乐观态度看待中国市场,无需畏惧美国关税。" 该从业者指出,中国在反倾销调查结束后亦可能加征关税,其政府意图通过提高进口价格来提振本土生产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