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4月11日,在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之际,中国与西班牙签署了两项涉及猪肉和樱桃的农业贸易协议,扩大了西班牙猪肉在中国的市场准入。 4月11日下午中西双方共同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西班牙王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5-2028年)》显示,双方同意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贸易往来,造福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有意签署西班牙鲜食樱桃和猪肉输华议定书,并承诺启动促进多种农产品输华协议的谈判。 双方同意加强非洲猪瘟和禽流感区域化管理技术交流。 西班牙肉类工业协会表示:“在关税危机引发的巨大国际商业动荡背景下,我们乐观且充满希望地欢迎这个亚洲大国的新举措,它为猪肉产品的供应开辟了新的选择。” 西班牙猪业联盟(Interporc) 国际经理米格尔(Daniel de Miguel)透露, 新协议中包括允许西班牙猪肚出口,这是一种在中国广受欢迎但此前未获准入的产品, 这类食材在中国餐饮市场需求旺盛。 报道提到,该协议的签署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愈演愈烈之际,中国输美产品现在将面临145%的关税,中国也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提高至125%。 分析人士认为,该协议是中方可能放宽对欧盟猪肉反倾销调查的一个信号。 去年6月17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欧盟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商务部公告显示,本次调查自2024年6月17日起开始,通常应在2025年6月17日前结束调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6个月。 西班牙农业、渔业和食品大臣普拉纳斯当时表示,考虑到相关调查可能持续一年多,他预期西班牙短期内不会受到潜在措施影响。“我希望并期待双方有相互理解和谈判的空间,以避免对农产品和食品征收关税。” 报道指出,中方的这项反倾销调查可能会对西班牙、荷兰和丹麦等国造成严重影响,因为欧盟运往中国的猪肉很大一部分是猪耳、猪鼻、猪脚和内脏等,这些产品在欧洲很少有人食用,但在中国却很受欢迎。 路透社介绍, 2024年,中国进口了价值48亿美元(约351.1亿元人民币)的猪肉及猪副产品,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欧盟,西班牙在欧盟对中国的猪肉出口量上位居首位。 中国海关总署2024年数据显示,西班牙是向中国出口猪肉及猪副产品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和巴西,荷兰、丹麦和法国分别位列第四、第五和第七。 据西班牙猪业联盟数据, 西班牙猪肉占中国猪肉进口总量的21%,2023年西班牙向中国出口了超56万吨猪肉相关产品,价值12亿欧元。从数量上看,这批产品占西班牙猪肉出口总量的20.3%;从价值上计算,占比也达到13.7%。 4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林剑表示,此访是桑切斯首相3年内第3次访华。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桑切斯首相会见,李强总理将同他举行会谈。林剑指出, 西班牙是中国在欧盟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始终秉持互尊互信、互利共赢精神,双边关系走在中国同欧洲国家关系前列。今年是中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中方希望以桑切斯首相此访为契机,深化两国战略互信,扩大开放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中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发展。
中美关税博弈致冻品行业涨价潮:牛肉、鸡肉、水产价格飙升
来自美国的冻品原料突然“断链”,导致我国牛肉、鸡肉、水产等冻品价格应声上涨。 关税博弈下,国内肉类、水产品率先开涨 据最新官方消息,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实际总关税税率145%, 中国对美国的关税提高至125%。 超高关税下,中美贸易几乎全部暂停。美国牛肉、猪肉、鸡肉等源头原料进不来,我国冻品行业几乎应声掀起涨价潮。 其中,牛肉涨势最猛,声量最大。 “昨天发货的牛肉,今天货还没到手就涨了2块,太吓人了。”浙江一位冻品经销商说。 “牛肉真是涨疯了,早上报的价,中午就涨了,第二天接到货又涨一次。”辽宁一家烧烤食材店老板表示。 山东某烤肉店老板也表示:“受伤最重的是我们这种刚需餐饮店。我们用的美国牛肉涨了,澳洲牛肉也涨了,但是我们不敢涨,担心生意变差。” 一位厂家人士也表示,近一个月牛肉原料一吨涨了4000多,“快用不起了”。 虽说加了最新关税的美国牛肉两个月后才到中国,但不影响当前国内牛肉恐慌性涨价。 尤其对美国进口鸡爪影响明显,新关税政策出台后,美国熟爪报涨幅度200~500元/吨不等。 国产鸡副也在跟涨,分割冻品普遍涨100-500元/吨,尤其是翅中和爪类涨幅较大,其他单品报价平稳,市场走货量加快。 冻虾品牌也齐齐涨价。 这几天,中国冻虾批发市场涨声一片,如桑塔、王牌、虾皇、皇冠等产品,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涨幅为5-10元/件。 一位中国虾类进口商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现在每进口一个集装箱的虾,成本直接增加1万多元。由于人民币贬值叠加关税影响,部分进口商已开始调整采购策略,转向税率较低的市场。” 中美关税博弈, 为什么对我国冻品行业影响如此之大?中国都从美国进口了哪些冻品相关产品? 我国哪些冻品原料来自美国? 中国与美国是世界上农产品最大的进口国家,在过去10年中,中国平均进口的农产品占全世界进口农产品进口额的10%左右,自2020年起,中国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农产品第一进口大国,但在2024年的最新全球贸易数据显示中,中国2024全年农产品的进口额为1972.3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下降了8.6%,被美国超越(2024年美国农产品进口了2225.1亿美元),回落到世界第二大农产品进口国的位置。 美国同时又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中国从美国进口了大量农产品,2024年的进口总额为264.4亿美元,占当年中国从全球进口农产品的13.4%。 从下图可知,中美贸易脱钩, 相比出口贸易,进口减少将对我国冻品行业产生更大影响——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大多是冻品行业上游原料。 跟冻品行业紧密相关的有以下几类: 1.肉类和水产品。 2024年我国自美国进口“猪肉”量约为38万吨,同比下降10%, 占我国同类商品进口数量的17%。 进口“鸡肉”量约为10万吨,同比下降59%, 占比11%。 进口“牛肉”量约为15万吨,同比下降9%, 占比5%。 进口“水产品”量约为28万吨,同比下降4%, 占比6%。 2.谷类农作物。 2024年我国自美国进口“大豆”量约为2213万吨,同比下降6%, 占我国同类商品进口数量21%。 进口“高粱”量约为568万吨,同比增长127%, 占比66%。 进口“小麦”量约为190万吨,同比增长106%, 占比17%。 进口“玉米”量约为207万吨,同比下降71%, 占比15%。 现行税率叠加新加征关税,调整后的美国农产品关税税率大多超过了100% ( 2025年4月12日起)。 一位业内人士测算,目前中国对美国鸡肉累计征收140%的关税,对猪肉征收147%,对牛肉征收147%,对大豆征收138%。 这其中,美国牛肉的高端属性不容忽视,其谷饲牛肉占中国同类进口量的70%,冰鲜牛肉市场份额达35%。这种结构性依赖,使得暂停美国牛肉的冲击远超表面数据。 原料涨价的担忧情绪,再加上“ 五一”小长假的备货需求,这波冻品涨价或许来得比大家预料的更猛烈一些。 关税飙到100%以上,有压力也有机遇 “关税加10%的时候,我们和美方客户各自摊一半。到第二个10%,工厂已经摊不动了,局面就僵持在那里,然后等来了34%,50%。现在别无他法,只能躺平。”一位从事中美贸易二十五年的贸易商表示。 另一位贸易商也表示,这两年出口美国,净利润率卷到了只有7-8个点。如今的关税下,继续做就面临巨额亏损,只能暂停。 有财经博主给20多个外贸认识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约一半在观望或者停产,1/4准备涨价,1/4准备放弃美国市场。 “大家情绪上比较悲观。只有10%认为是短期影响,影响不大。剩下的一半表示有影响但不致命,另外一半表示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看不到解决的方向。”该博主表示。 虽然短期难免面对巨大的迷茫无措,但长远来看,“关税战”对中国而言,可谓压力和机遇并存。 从压力角度来看,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国,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5246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比重接近15%。去年,我国经济在重重压力之下仍然实现了5%的预期目标,出口贡献了超过3成,其中美国出口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对美国关税大幅加征34%,短期之内,中国商品对美国出口将受到严重影响。如果中国对美商品出口大幅萎缩,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也将遭遇严峻挑战。 但背后也隐藏着机遇。 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对中国采取贸易战以来,中国出口其实已经在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从总量上来看,美国虽然依然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国,但是从比例来看,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经明显减少,从最高超过20%到现在不到15%。从前文农产品进口数据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农产品进口量呈下降趋势。 这就意味着,美国市场对于中国虽然依然重要,但是重要程度已经不及从前。随着特朗普将贸易保护的做法推向极致,还将继续倒逼中国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让中国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从长远来看,这其实对中国经济并非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