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2833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0192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37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3995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4162
阿联酋迪拉姆兑人民币(AEDCNY) 1.981
阿根廷比索兑人民币(ARSCNY) 0.0068
玻利维亚诺兑人民币(BOBCNY) 1.0575
巴西雷亚尔兑人民币(BRLCNY) 1.2553
加拿大元兑人民币(CADCNY) 5.1256
瑞士法郎兑人民币(CHFCNY) 8.5616
智利比索兑人民币(CLPCNY) 0.0076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2833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0192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37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3995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4162
捷克克朗兑人民币(CZKCNY) 0.3177
丹麦克朗兑人民币(DKKCNY) 1.0734
印尼盾兑人民币(IDRCNY) 0.0004
印度卢比兑人民币(INRCNY) 0.0853
日元兑人民币(JPYCNY) 0.0502
韩元兑人民币(KRWCNY) 0.005
哈萨克斯坦坚戈兑人民币(KZTCNY) 0.0143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2833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0192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37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3995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4162
缅元兑人民币(MMKCNY) 0.0026
澳门帕塔卡兑人民币(MOPCNY) 0.9081
墨西哥比索兑人民币(MXNCNY) 0.3551
马来西亚林吉特兑人民币(MYRCNY) 1.6434
挪威克朗兑人民币(NOKCNY) 0.6782
新西兰元兑人民币(NZDCNY) 4.0733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2833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0192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37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3995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4162
巴拿马巴波亚兑人民币(PABCNY) 7.278
秘鲁新索尔兑人民币(PENCNY) 1.9853
菲律宾比索兑人民币(PHPCNY) 0.1272
瑞典克朗兑人民币(SEKCNY) 0.7285
新加坡元兑人民币(SGDCNY) 5.4377
泰铢兑人民币(THBCNY) 0.2121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2833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0192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37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3995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4162
土耳其里拉兑人民币(TRYCNY) 0.1916
新台币兑人民币(TWDCNY) 0.22
乌拉圭比索兑人民币(UYUCNY) 0.1732
越南盾兑人民币(VNDCNY) 0.0003
南非兰特兑人民币(ZARCNY) 0.3799

2025年第13-14周 海鲜市场资讯简报-三文鱼

2025/04/04 来源:玉湖福谷分析团队

本报告持续追踪挪威、智利、中国等核心市场的三文鱼供需动态,涵盖价格、产能、贸易流向等关键议题。此外,报告还包含全球三文鱼产业宏观资讯、其他市场价格数据(法国、苏格兰)以及国际三文鱼供应商动态,以全面解析行业趋势。

核心市场动向

关注挪威、智利中国三大核心市场的最新动态。挪威市场方面,重点监测新鲜冷冻三文鱼及三文鱼片的出口量、出口价格波动及主要贸易流向。智利市场则聚焦出口至美国、中国、巴西等主要市场的价格走势等。中国市场部分,分析三文鱼进口量、批发价格变动及市场需求趋势,以评估进口商的经营状况和市场供需平衡情况。

风险政策预警

宏观供需动态:解析全球三文鱼养殖情况、市场需求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等重要三文鱼产业宏观资讯

其他市场价格数据:更新法国朗吉斯市场及苏格兰三文鱼价格水平,提供欧洲市场参考;

国际供应商动态:追踪主要三文鱼生产企业的经营策略、市场扩展及行业并购情况等。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由本团队撰写,旨在提供一般信息和观点,仅供参考。本报告中的内容基于公开资料、行业分析及作者见解,我们力求信息准确、完整,本报告中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或团队的立场,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法律或商业决策建议。本网站及作者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文章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阅读更多
JBS 2024Q4财报解析:重回增长轨道,多板块利润率显著提升

JBS于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营收与利润的双重增长,全年累计销售额与净利润均创下新高。

净销售额稳步增长,全年累计销售额创历史新高:第四季度JBS实现净销售额199.7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全年累计销售额达到 772亿美元,同比增长5.8%,创历史新高,其全球布局和多元蛋白战略持续释放增长动能。

经调后EBITDA显著增长:经调后EBITDA为18.5亿美元,同比增长79.2%,EBITDA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5.3%上升至9.2%,全年为9.3%。

自由现金流强劲增长:第四季度自由现金流达到9.06亿美元,同比增长4%。全年自由现金流为23亿美元,同比增长421% 

净利润大幅提升:JBS在本季度实现净利润4.13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670万美元。全年净利润达18亿美元,扭转了2023年的亏损局面。

汇率波动影响:尽管利率下降,第四季度净汇兑损失仍达1.49亿美元,2024年外汇净损失为5026万美元。全年衍生品公允价值调整损失达5.03亿美元。


北美牛肉业务(JBS BEEF NORTH AMERICA)

收入稳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下,第四季度净收入为64亿美元,同比增长2%,全年增长4.2%。

较去年同期的亏损状态实现扭转,EBITDA利润率仍然很低:经调后EBITDA为11.0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状态实现扭转,但EBITDA利润率仍仅为1.7%(全年为1.0%)。

挑战: 

  1. 受牛周期影响,活牛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尽管北美地区需求旺盛,但牛肉的利润空间仍持续受到畜牧业周期的影响。据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年,肉牛价格和分割肉价格均达到历史新高。然而,肉牛价格的涨幅超过了分割肉价格的涨幅。因此,肉牛约占产品成本的85%,盈利能力受到压制。
  2. 需求稳定但未提振利润:美国国内市场需求良好,但出口较少,无法有效分摊高成本。

美国猪肉业务(JBS USA PORK)

收入略降但表现稳健:美国猪肉业务第四季度净收入为20亿美元,同比下降4.8%;全年为81.16亿美元,同比增长5.2%。

盈利能力显著增强:本季度EBITDA为2.71亿美元,利润率13.5%;全年为10.71亿美元,利润率13.2%,同比增长6.4个百分点。

市场动因: 

  1. 猪肉的替代效应:牛肉的平均价格居高不下,猪肉消费受到青睐
  2. 增值产品组合和出口市场(如墨西哥、韩国)表现强劲。

SEARA(巴西家禽、猪肉和预制食品业务)

收入与利润双升:Seara本季度净收入为22.75亿美元,同比增长7.8%;全年为87.75亿美元,同比增长6.1%。

盈利能力创新高:本季度EBITDA为4.5亿美元,利润率高达19.8%;全年为15.39亿美元,利润率17.5%,同比提升13.1个百分点。

亮点: 

  1. 国内市场需求强劲:48%收入来自巴西本土,家禽和猪肉销售量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2. 出口增长:国际收入占比提升至52%,同比增长11%。

挑战

  1. 禽流感防疫成本上升,但未对出口造成实质干扰。
  2. 面临玉米价格上涨压力,但公司预计该压力为短期现象,并通过产品组合和渠道优化进行对冲。

巴西牛肉业务(JBS BRASIL)

收入高速增长:本季度净收入为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5.7%;全年为125.91亿美元,同比增长13%。

盈利能力恢复:本季度EBITDA为2.31亿美元,利润率6.6%;全年为9.65亿美元,利润率7.7%,同比增长3.5个百分点。

市场动因: 

  1. 出口激增:2024年巴西牛肉出口增长34%;
  2. 国内市场复苏,需求回暖;
  3. 牛源充足,屠宰量同比增长18%。

澳大利亚业务(JBS AUSTRALIA)

收入小幅增长:本季度净收入为17.65亿美元,同比增长2%;全年为66.48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盈利承压:本季度EBITDA为1.4亿美元,利润率7.9%,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全年为6.64亿美元,利润率10%。

市场动因: 

  1. 北部大雨、南部干旱导致活牛价格上涨,根据MLA,2024年第四季度活牛成本大幅上涨(+47%),压缩利润空间;
  2. 水产业务受天气影响,产量下降;
  3. 但猪肉业务增长13%,Primo即食食品维持良好盈利水平。

PILGRIM'S PRIDE CORPORATION(PPC,家禽业务)

收入略有下降但全年增长:本季度净收入为43.72亿美元,同比下降3.5%;全年为178.78亿美元,同比增长3%。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本季度EBITDA为6.44亿美元,利润率14.7%;全年为27.03亿美元,利润率15.1%,同比增长6.3个百分点。

市场动因: 

  1. 美国、墨西哥和欧洲市场需求强劲:美国市场需求强劲,品牌产品渗透率上升;欧洲持续优化产品组合并提升制造效率;墨西哥市场扩张策略初见成效。
  2. 运营效率提升显著,特别是在即食食品(Just Bare、Pilgrim’s)上取得突破。

全球出口业务

出口收入强劲增长:2024年出口收入为200亿美元,同比增长8.6%,约占公司总收入的26%。

主要市场贡献: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内地和香港)为JBS的出口总收入贡献了22.6%的份额,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占比15.9%)、非洲和中东地区(占比14.2%),同时日本和韩国市场也占据了较大份额(日本、韩国与欧盟合计为23.6%)。

亮点

  1. 中国市场对巴西和澳大利亚牛肉需求持续强劲;
  2. 墨西哥、菲律宾和中东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投资动态

资本支出维持高位:全年资本开支为14.8亿美元,其中34%用于扩张项目,包括:

  1. 美国两个牛肉加工厂投资2亿美元,提升自动化与增值能力;
  2. 沙特、尼日利亚、巴西新建或扩产工厂;
  3. 澳大利亚Huon水产养殖设施扩建。
USDA:2025 年中国水产报告——水产品进出口贸易


一、进口

2024年,中国水产品进口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进口量高达440万吨,总价值177亿美元。该进口量虽相较 2023 年的峰值有所回落,但仍稳居历史第二高位。国内消费需求的稳步上扬,叠加海外市场对水产加工品需求的回暖,共同促成了这一成绩。

冷冻鱼与甲壳类产品进口量的高涨,成为推动水产品进口的关键力量,二者分别录得240万吨和120万吨的进口量,与前一年相比基本持平。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的青睐、经济的复苏态势,以及进口产品具备的价格竞争力,多管齐下,拉动了中国水产品进口。展望2025年,鉴于消费者需求持续扩张,且经济增长态势向好,中国水产品进口有望延续强劲表现。

2024年俄罗斯依旧是中国水产品的最大供应国,该年度其对华总出口量达111万吨。紧随其后的是厄瓜多尔,出口量为70万吨;越南以33万吨位列第三;印度的出口量是32万吨;印度尼西亚和美国出口量相同,均为28万吨。来自美国的水产品进口量较上一年同比下滑3.6%,进口额下降4.9%,降至10.1亿美元。

2024年,在中国水产品进口结构中,冷冻鱼(HS编码:0303)占据了53.6%的份额,约为238万吨,几乎与去年持平。俄罗斯在冷冻鱼供应方面一骑绝尘,2024年占据中国冷冻鱼进口市场42.4%的份额,美国则以9.1%的占比位居其后。

冷鲜鱼(HS编码:0302)进口表现亮眼,实现了22%的增长。反观冷、鲜、冻鱼片(HS编码:0304),因国内罗非鱼、鲤鱼等类似产品供应充裕,且价格亲民,其进口量维持在较低水平。

甲壳类动物(HS编码:0306)的进口量为119万吨,与前一年基本持平,而软体动物(HS编码:0307)的进口量则为44万吨。甲壳类动物进口需求旺盛,主要得益于相对低廉的进口价格以及经济形势的好转。餐饮行业复苏,家庭消费升级,对甲壳类产品需求激增。厄瓜多尔、印度和加拿大作为中国甲壳类动物的主要供应国,三国的进口量合计占总进口量的73.9%,有力保障了国内市场对甲壳类水产品的需求 。

2024年三文鱼进口量仅为19万吨,与2023年的25.2万吨相比大幅下滑,更是远不及2018年30万吨的历史峰值。其中,来自美国的三文鱼进口量降至3.82万吨,低于上一年的5.88万吨。美国三文鱼进口量下降,主要源于多方面因素。消费者需求有所疲软,高端消费群体逐渐将目光转向其他品种的进口水产品。同时,像挪威等国家,在向酒店、餐厅和机构(HRI)领域拓展销售渠道时成绩斐然,不仅售卖三文鱼,还大力推广养殖大西洋鳕鱼(俗称 “雪鳕鱼”)、鲭鱼等产品,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

近年来,低价越南巴沙鱼的进口量迅速下降。2022年,中国巴沙鱼片进口量曾飙升67%,高达22.8万吨,然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骤降至9.3万吨。业内人士分析,进口量下降主要是由于质量问题频出,导致入关检查常常延迟,加上国内类似产品供应量持续增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的鱼片数量同比猛增70%,达到4.2万吨,其中野生鳕鱼备受中国消费者喜爱,很可能是推动进口量增长的主力产品。

在物流运输方面,青岛和大连的北部港口依旧是水产品进口的主要枢纽,承担着大部分水产品的抵港重任。




二、出口

2024年水产品出口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99万吨,高于前一年的352万吨。出口量反弹至接近疫情前的水平,2017年至2019年期间年出口量超过400万吨。出口的缓慢增长凸显了海外需求恢复较弱和竞争加剧。尽管出口量同比增长了13%,但2024年的出口价值较前一年下降了1.6%,表明整体出口价格较低。

中国主要出口水产加工产品。2024年中国水产品出口量迎来显著突破,跃升至399万吨,超越了前一年的352万吨,基本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准。尽管2024年出口量同比增幅达13%,出口总值却较上一年下滑1.6%,整体出口价格走低。

2024年,日本依然是中国水产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国,美国与韩国紧随其后。尽管中国对美国的水产品出口总量增长了9.8%,出口价值却与前一年基本持平。其中,对美国出口的鱼片(HS编码:0304)和经加工包装的甲壳/软体动物(HS编码:1605)表现突出,出口量分别较上一年增长23%与19%。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鲶鱼销售市场,在 2024年吸纳了中国18,887吨鲶鱼出口量中的49%。

从出口类别细分,2024 年各主要品类出口量均呈上扬态势。其中冻鱼(HS编码:0303)、鱼片(HS编码:0304)以及制作和保藏的鱼和鱼子酱(HS编码:1604)的出口量分别比2023年增长了15%、12%和16%。

在单一品种方面,2024年中国罗非鱼产品出口持续回暖,总量超16.7万公吨,较 2023年增长23%,但与2014 - 2018年间年均28万公吨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罗非鱼产品出口量下滑,主要归因于国际市场上越南低价巴沙鱼的强力竞争,同时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也使得部分罗非鱼供应转向国内。2024年,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和马里这三个西非国家,占中国罗非鱼出口总量的45%。同年,中国对美国的罗非鱼出口量为7,400公吨,远低于2018 - 2019年间年均6.3万公吨的数值,尽管美国于2020年3月26日起对HS编码030461000下的冷冻罗非鱼进口实施了301关税豁免。

2024年中国小龙虾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45%,达到12,900吨,主要由于中国相对较低的出口价格,但这一水平仍低于2019年的小龙虾出口量。


USDA:2025年中国水产报告——水产品加工及消费


一、加工水产品

根据MARA的数据,2023年我国加工水产品的产量攀升至2,200万吨,相较于2022年的 2,148万吨,实现了显著增长。

外送加工水产品总量同比增长2.6%,达2,620万吨,其中海水产品1,980万吨,淡水产品640万吨。当下,鲜活水产品虽依旧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将淡水水产品加工成预制产品的趋势日益凸显,以此迎合那些无暇购买或处理鲜活水产品的消费者需求。

截至2023年末,中国投入运营的水产品加工设施数量增长至9,433家,较2022年的9,331家有所增加,总加工能力也进一步提升至3,020万吨。从行业信息来看,中国在全球鲭鱼、鲑鱼、鳕鱼及鲱鱼加工领域仍占据核心地位。山东、福建、辽宁、浙江和湖北等主要水产加工省份,在2023年共计产出1,610万吨加工水产品,占全国总产量的73%。这些省份不仅是重要的水产品产地,还聚集了大量外资加工企业,同时配备了完善的港口与冷藏设施,为水产品的进口、加工及再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持。

尽管中国水产加工行业正逐步向疫情前水平复苏,但众多企业仍面临海外需求回暖缓慢以及加工成本上升的双重挑战。步入2024年,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挑战仍在持续。美国政府发布行政命令,对所有俄罗斯水产品,包含在第三国加工的产品实施制裁,这一举措极有可能冲击中国加工水产品对美国的出口。该新政策将对青岛、大连等主要水产品加工中心的企业带来巨大冲击。目前,中国水产品加工商正积极寻找俄罗斯水产品的替代来源,以维持美国市场份额。然而,美国本土供应有限,部分加工商反馈,受需求增长影响,从美国获取相关产品的难度加大 。




二、消费及营销

作为全球水产品消费市场的长期引领者,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高附加值水产品的偏好持续增强。尽管受2022年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影响,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出现小幅回落,但随着经济全面复苏,2023年市场需求呈现强劲反弹态势。展望2024年及未来,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的水产品供给与合理的价格体系,将共同推动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经济延续稳健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3年提升5.3%。餐饮服务行业延续上扬趋势,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见图表二)。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餐饮服务业在经历疫情管控后的报复性消费驱动下,收入同比激增20.4%,显著高于2022年受疫情影响时期的低位水平。

作为消费市场持续扩容的积极信号,大多数水产品价格对中国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群体仍保持可及性。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主要水产养殖品类价格呈现显著下行趋势。图表3完整呈现了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水产品价格波动的完整周期。这种价格回调主要源于两大结构性因素:其一,国内水产养殖业产能释放带动本土供给增长;其二,2024 年进口水产品及替代性肉类产品的市场投放量同比增加,共同推动市场均价较基准期下降。

水产品消费呈现显著的区域特征,沿海地区凭借水产品长期作为传统蛋白质来源的饮食文化积淀,叠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优势,持续保持全国最高消费水平。该区域消费者群体仍普遍偏好鲜活水产品,对冷冻及加工水产品接受度相对较低。

近年来冷冻及加工水产品消费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主要得益于三大驱动因素:一是加工技术迭代升级提升产品品质;二是电子商务平台与冷链物流网络的协同发展;三是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此外,高端商超渠道的市场渗透,以及消费者对膳食多样性、营养均衡性需求的提升,也共同推动了冷冻及加工水产品消费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消费者基于对鲜活水产品潜在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主动选择冷冻及深加工水产品作为替代。据行业监测数据显示,线上渠道最具市场表现的水产品类别为虾类制品,涵盖冷冻整虾与预制虾产品等细分品类。


USDA:2025年中国水产报告——水产品生产(养殖及捕捞)


据估算,2024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410万吨,相较于上一年的7,120万吨,增长率为4.1%。

其中,水产养殖产量表现突出,得益于市场需求的稳定以及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张,2024年水产养殖产量预估为6,080万吨,比2023年的5,810万吨增加了270万吨。

在捕捞方面,海洋与淡水野生捕捞的海产品产量也有小幅上扬,从2023年的1,310万吨微增至2024年的1,330万吨。尽管2024年各类水产品价格普遍走低,且野生捕捞水产品量几乎没有实质性增长,但展望2025年,随着水产养殖面积的进一步拓展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中国水产品总产量有望实现适度增长。

2023年,广东、山东、福建和浙江凭借得天独厚的沿海区位优势、充沛的淡水资源以及完备成熟的生产设施,依旧稳居中国水产品生产大省之列。这四个省份的水产品总产量在2023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中占比达47.5% 。

在淡水养殖领域,湖北、广东和江苏表现突出,三省总产量在2023年达到1,320万吨,占当年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38.7%。而在海水养殖方面,山东、福建、辽宁和广东优势显著,其总产量在2023年为1,870万吨,占全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9% 。



一、水产养殖

2024年,中国稳居全球水产养殖生产国首位 。2023年水产养殖产量达5,810万吨,同比增4.4%(净增250万吨)。这一增长态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通过推进集约化和工业化进程,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生产面积不断扩大;野生捕捞水产品的供应量略有减少;零售与餐饮行业对预制水产品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尽管2024年分类型的水产养殖产量官方数据尚未正式公布,但农业农村部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在2024年前十个月里,淡水养殖产品产量达到了2,730万吨,海水养殖产品产量则为2,070万吨,相较于2023年,两者分别实现了5.3%和4.3%的增长。

农业农村部饲料统计表明,2024年水产养殖饲料产量同比降3.5%。业内认为,水产品价格与利润率下降致复合饲料需求减少、农户自配饲料增加。长期看,工业化、集约化推动饲料需求;短期因饲料转化率提升,新技术、育种改进或减缓饲料消耗增速。

2024年水产养殖产量的提升,部分得益于水产养殖生产面积的恢复,这一恢复过程始于2023年并延续至2024年。自2018年中国加强环境法规管理以来,水产养殖面积曾一度呈下降趋势(具体可参考《2022年中国渔业产品年度报告》)。2025年发布的 “一号文件”,及2023年6月多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深海养殖发展的意见》从不同方向指导行业发展。据中国行业内消息人士预测,2024年海洋养殖面积还将实现进一步的温和增长,海洋水产养殖面积预计将比2023年增加超过2%。未来该领域的增长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能否持续保持生产面积的增长趋势。

水产养殖是中国增加水产品供应的主渠道。消费者对高品质、加工类水产品需求增长,将推动行业发展。2024 年中国农业展望会议预测,水产养殖产量将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2033年达6,253万吨,野生捕捞产量总体平稳,届时水产养殖产量占比将达82.8% 。

鱼类在2023年依旧是水产养殖的主要产品,占当年水产养殖产量的51.2% 。该年度鱼类总产量达2,980万吨,较上一年增长2.6%。其中,淡水鱼产量为2,770万吨,同比增长2.2%;海水鱼产量则是210万吨 。

2023年,草鱼、鳙鱼、鲢鱼、鲫鱼和鲤鱼这五种鲤鱼,稳坐水产养殖最受欢迎淡水鱼的宝座,总产量达1,890万吨,较2022年增长1%。其需求持续旺盛,源于成本低、易获取且新鲜,国内各省池塘、湖泊、水库广泛养殖。2024年官方产量数据未出,但预计会适度增长以满足需求。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2023年产量从2022年的174万吨增至182万吨,涨幅4.6%。因出口需求疲弱,且低价越南巴沙鱼大量涌入,罗非鱼产量大概率维持平稳或微降。海南等主要生产省份联合行业协会,通过线上推广、餐厅促销等方式,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展示各类加工产品,成效显著,带动2024年国内消费量提升。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等南方省份仍是主产地,2023年占全国总产量的97.3%。

2023年鲶鱼产量持续攀升,达44.1万吨,较上一年增长6%,得益于国内消费稳步上扬。四川、广东、湖北、河南、广西是主要产区,占总产量的76.9%。2024年官方产量数据未公布,业内预计将适度增长。

2023年,中国甲壳类产量从2022年的685万吨增至738万吨,其中海洋甲壳类从195万吨增至206万吨,淡水甲壳类产量达533万吨,较2022年增长8.8%。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南美白对虾生产国,2023年产量近224万吨,增长6.7%。不过,低价进口虾的冲击,可能会抑制2024年及后续国内虾类生产增速。小龙虾作为本土水产品,行业协会与地方政府联动,举办厨师比赛、品尝活动、餐厅促销等,提升消费者关注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小龙虾产量从2022年的290万吨增至320万吨,增长9.4%,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五省占总产量90% 以上。因国内高端消费者及餐饮服务行业需求强劲复苏(2023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该行业总收入增长20.4%),预计2024年水产甲壳类总产量将增长。

2023年贝类产量从2022年的1,590万吨增至1,670万吨。因2023年海水养殖面积扩大,预计2024年产量将进一步增加。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浙江、广西是海洋养殖贝类产量最高的六个省份,2023年占总产量的93%。



二、野生捕捞

中国国家统计局(NBS)数据显示,2023年野生水产品总产量为1,310万吨,较前一年的1,300万吨有所增长。目前,2024年野生水产品总产量暂未公布。据中国农业农村部(MARA)对20个省份的统计,2024年前11个月,海洋野生捕捞产量达894万吨,同比增长1.4%,淡水野生捕捞产量则几乎维持在88万吨不变。当下,中国国内水域的野生水产品生产遭遇湖泊、河流及附近海域渔业资源恶化难题。为化解这一困境,中央、省及地方各级政府持续维持,甚至在部分区域扩大了沿海与淡水季节性禁渔期。依据 MARA 数据,2024年海洋禁渔期从5月延续至9月,长江、黄河及其主要支流的禁渔期则从4月持续至7月底。这些禁令,与以往实施的禁令(详见《2021 年中国水产品年报》和《2022 年中国水产品年报》)共同作用,使得野生捕捞产量整体下降,不过生态系统与渔业资源得到了改善。

2023年10月24日,中国发布《中国远洋渔业白皮书》。文件显示,2022 年中国共有177家获批远洋渔业企业,2,551艘远洋渔船,其中1,498艘在公海作业。作业区域涵盖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公海,南极水域,以及相关合作国管辖水域。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2年和2023年,中国远洋(非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稳定在每年约230万吨。截至本报告发布,虽无官方数据,但2024年该趋势似乎仍在延续。

农业农村部推行 “零增长” 政策,将国内海洋捕捞量限制在每年1,000万吨以下。在2024年9月底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称已制定并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和海洋捕捞的 “双控” 制度,旨在控制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每年不超1,000万吨),以及大中型海洋捕捞渔船数量(不超现有5万艘)。农业农村部估算,近海渔业资源的最大可持续产量维持在每年1,000万吨以上。据其估计,2018 - 2023年,中国国内海洋捕捞产量稳定在每年约950万吨。带鱼、鳀鱼、鲭鱼和梭子蟹等主要经济鱼类的捕捞产量保持平稳,而马鲛鱼、鲳鱼、鱿鱼等的捕捞产量稳步上升。


为你推荐供应商
STANBROKE
STANBROKE
BARRA MANSA
BARRA MANSA
FERGUSON
FERGUSON